English

与洪魔搏斗的特殊队伍

1998-08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王握文 我有话说

一支由国防科技大学教授、讲师、博士、硕士、学员和战士组成的千人抗洪抢险队伍,正日夜奋战在洞庭湖长江大堤上。6月底以来,他们三次奔赴灾区,转战数十个险要堤垸,排除险情58处,抢运砂石5000多吨,加固堤坝3000多米,为湖南抗洪抢险作出了贡献,被誉为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特殊抢险突击队。

自动控制系304教研室主任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梁加红教授,放下手头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,毅然投入抗洪前线,他说:“我是教授,但首先是一名军人。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,我别无选择。”

电子技术系讲师、在读博士刘增国正值新婚燕尔,原准备旅游度蜜月,得知学校要赴灾区抗洪时,立即请战加入抗洪队伍。

7月25日,洞庭再度告急。凌晨,大雨倾盆,学校上空响起第二批抗洪抢险队员紧急集合的广播通知。突击队员们以最快的速度集中起来。原计划200人的突击队,一下子多出了100多人,汽车坐不下,领导只好劝说年大体弱的同志留下来。但出发时,队伍仍有260多人。汽车迎着风雨奔向前线,车厢里有正副教授11人,讲师16人,博士4人,硕士7人,师以上领导干部12人。到8月5日,刚刚结束了部队实习的580多名本科学员人人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,又投入到洞庭湖区的保堤抢险战斗中。自此,国防科大在第一线的抗洪抢险队伍增至960人。这支特殊的队伍自6月底以来,奔波千里,转战望城、南县、岳阳、华容四县,成为抗洪抢险队伍中的一支铁军。

7月27日6时许,位于南洞庭湖的南汉垸大堤西伏村地段出现严重管涌,一股暗流夹着泥砂从堤下涌出1米多高的水柱。形势十分危急,一旦溃堤,境内13万人口、16万亩良田将遭受灭顶之灾。

此时,已在南县茅草街奋战多天的国防科大突击队正在吃早饭。险情就是命令,他们扔下碗筷,首先冲了上去,展开了一场护堤堵口的生死之战。

8时40分,大堤突然出现30多米长的裂缝,大堤外侧下沉达1.5米,一旦溃堤决口,师生们将葬身洪流。面对死亡的威胁,他们毫无惧色,抱定一个信念:人在堤在,誓与大堤共存亡。这些平日在讲台、在研究室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,此时变成了猛虎雄狮,将生死置于度外,他们接过群众传来的砂袋,拼命打围堵口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大堤仍在缓缓下滑,此时气温已升至40摄氏度,许多同志昏倒了,醒来喝口水又继续战斗。

下午1时,险情开始缓解。而此时,连续奋战7个小时的师生们还粒米未进。在场的省市领导多次动员年龄较大的专家教授撤下来,但始终没有一个人响应。专家教授不下堤,对陆续赶来的近万名军民是多么大的鼓舞啊!

28日凌晨,南汉垸终于化险为夷,大堤上一片欢腾。省防汛指挥部为此专门发来了贺电。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把这一胜利称为是湖南抗洪抢险的“奇迹”。

在南汉垸长达17个小时的奋战中,许多同志肩膀、裆部都磨烂了,流出的血和汗水使得衣服都脱不下来了。

在洞庭湖长江大堤上,在国防科大抗洪抢险队伍中,你可以看到许多人左臂上系着红绸带,这火焰般的红绸带就是共产党员的标志。在堵口保堤的危急时刻,红绸带总是冲在最前面。

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。勤务站站长杨立荣家在湖北石首市小河镇,家中受灾,房屋倒塌,70多岁的老母客居他乡,他和他那在友邻部队参加抗洪的弟弟都顾不上自己的家,自6月27日以来他一直带领部队奋战在抗洪前线。

8月7日,汽车连副连长方扩军已怀孕4个月的爱人出麻疹住进医院,生命垂危,肚里的孩子也保不住了。消息传到大堤,这位刚强的汉子流泪了,但他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抗洪前线。最后,领导命令他回去照顾病危中的妻子,并派人接替他的连队。他服从命令赶回去,见到仍在高烧中的妻子,安慰了几句,第二天中午又乘公共汽车赶到了抗洪前线。

沾满泥水血水的红绸带,深深感染激励着团员青年。抗洪抢险期间,全校有300多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,有8名同志火线入党,荣幸地系上了红绸带。他们在一线大堤上面对鲜艳的党旗,脚踏滔滔洪水,发出了铮铮誓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